产业互联网到底是什么
百度百科的解释是产业互联网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和生态,对各个垂直产业的产业链和内部的价值链进行重塑和改造,从而形成的互联网生态和形态。
它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,利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平台,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,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,将互联网的创新应用成果深化于国家经济、科技、军事、民生等各项经济社会领域中,最终提升国家的生产力。
从定义来看,产业互联网的最终目标为提升国家生产力。
从本人的理解来看,产业互联网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来降低产业中的成本、扩大信息的传播范围和数量、提高产业的效率等来提升国家生产力的。
在我国产业互联网起来之前,是以消费互联网为主导的。消费互联网面向的主要是个人消费者,其目标是提升个人的消费体验,提高消费者的生活水平,主要与移动互联网相关;而产业互联网,它更多的是面向企业提供生产型服务。
尽管产业互联网的潜力十分巨大,但相对于消费互联网,其发展却比较滞后。除了技术因素外,这和产业互联网本身的特征有很大关系。
第一,各产业都具有自身特征,这使得产业互联网很难实现规模优势。虽然产业互联网作为一个整体潜力巨大,但由于产业的情况各异,因此具体到每个产业,其市场却很小。在这种情况下,企业进行建设的规模经济就难以实现,投资很难得到回报。
第二,产业互联网对产业组织的变革有很大要求。如果没有组织的系统变革,单靠信息系统和技术来推动,产业互联网发展难度很大。然而,组织变革并非易事,难以在一朝一夕实现。
第三,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需要多个环节环环相扣,很难像消费互联网那样实现单点突破。在消费互联网中,企业的盈利模式相对简单,只要开发一个软件,开通一个应用程序,就可以让用户下载,通过增值来获得收益。这种模式很简单,很容易复制,可以迅速扩大规模。但是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却很困难,一个模式的成功往往需要其他产业和企业的配合,因此很难迅速发展。
第四,产业互联网对基础设施和技术的要求较高,对于资本的需求也更大。
要突破以上种种限制,推进产业互联网发展,就必须综合发挥政府、互联网企业以及传统企业这三者之间的力量。
首先,政府、互联网企业以及传统企业应当积极合作,探索产业互联网的底层架构标准。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中,可以借鉴哈佛大学两位教授鲍德温和克拉克所提出的“模块化”理论。一个产业的设计规则可以分为两个层面——架构层面和应用层面:在架构层面,需要有一套统一的规则,以使企业之间避免不必要的协调成本;在应用层面,则可以采用模块化,让具体的应用开发者设计自己的规则。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中,这个思路是完全适用的。尽管由于产业的差异性,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设计标准,但是如果有了一套统一的底层架构标准,那么整个产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所面临的市场就变得足够大了,企业进行相关建设的成本也会大大降低。至于这套底层架构标准怎么定,就需要政府、互联网企业以及传统企业共同探索。
如有疑问,欢迎继续咨询服务专家:在线咨询
您也可以拨打我们的服务热线:400-822-0128